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管理 > 德育

德育

2014年11月16日 16:04:47 来源:邛崃市平乐白沫江学校 访问量:788

一、德育的概念:

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而不是道德教育的简称或政治教育的代名词。

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三、德育目标:

1、概念: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2、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把全体学生培养成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3、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道德规范的总和。

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内容:①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②爱国主义教育;③理想教育;④道德教育;⑤集体主义教育;⑥劳动教育;⑦自觉纪律教育;⑧民主和法制教育。

四、德育过程;

(一)概念: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二)德育过程的结构: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是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

(三)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四)德育过程中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

1、学生品德的形成过程是有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培养过程。

 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学生品德是由知、情、意、行这几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因素构成的。

    道德认识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以及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

    道德意志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道德意志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做出的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外部表现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有的人概括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但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有多种开端。

2、学生品德是在教育性活动和交往中形成发展的。

 德育过程中的活动和交往的主要特点是:首先,它具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其次,它是德育实践中的活动和交往,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师和同学;再次,它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理学原理组织的,因而能更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3、学生品德是在其品德内部矛盾斗争中形成发展的。

 主体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其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教育者的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品德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使其向着德育要求的方向发展。

   4、学生品德是长期积累和发展的结果。

五、德育原则

1、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2、主要的德育原则: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 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因材施教原则 德育影响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六、德育方法

1、概念: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2、几种主要的德育方法:

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陶冶教育法;(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实际锻炼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的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予以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操行评定。)

七、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德育的实施渠道或形式。我国学校德育的实施途径有:1.教学;2.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组织的活动;3.课内课外活动;4.社会实践活动;5.校会、周会、晨会和时事政策学习;6.班主任工作。

八、我国新时期的德育改革

1、要适应我国新时期德育的若干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方向性、全民性和民主性、变革性、开放性。

2、德育目标应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3、加强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设。

九、前苏联的德育理论

1、马卡连柯的德育思想:

1)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结合的德育原则;

   2)集体教育的思想;

    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

  前景教育——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力量。

  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3)劳动教育的思想 ;(4)纪律教育的思想。

2、苏霍姆林斯基的德育思想:

 认为“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

3、合作教育学的德育思想:

 核心思想是强调教育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个性民主化,主张教学、教育过程应建立在师生合作的新型关系上。

十、20世纪(当代)西方道德教育思想

1、涂尔干的《道德教育论》

2、杜威:《教育中的道德原理》集中讨论了道德教育问题。主张通过学校生活和各科教学进行道德教育,认为学校生活、教材、教法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三位一体。

3、社会学习论的道德教育思想:代表人物是班杜拉。

4、柯尔伯格的道德教育思想

 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及其道德教育模式。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练习:

一、基本知识:

1、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

2、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3、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4、德育过程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5、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6、主体品德内部矛盾是(受教育者反映当前德育要求产生的品德发展新需要)与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7、德育目标应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8、惩罚应体现对人的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9、德育过程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10、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民族性、(继承)性。

11、德育内容是用以形成受教育者品德的(社会思想政治准则)和(法纪首先规范)的总和。

12、柯尔伯格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教育问题。

13.道德是调整(人我、群我、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

14.德育方法是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养)的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15.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培养品德行为习惯)。

二、名词解释:

1.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品德内部矛盾运动,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品德的活动。

2.德育目标:是通过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要求,即德育活动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

3.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4.德育原则:是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5.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

6.说理教育法:通过语言说理传道,使学生明理晓道,分清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方法。

7.榜样示范法:用榜样人物的优秀品德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

8.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9.实际锻炼法:让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

10.品德修养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学习、自我品德反省,以实现思想转化及行为控制。

11.品德评价法:通过对学生品德进行肯定或否定的评价而给予激励或抑制,促使其品德健康形成和发展。

12.前景教育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

13.平行教育原则:又称“平行影响原则”,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德育教育思想。其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育,要通过学生集体并影响学生集体;对学生集体进行的教育,同时要成为对集体每个成员的教育。

14.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是以柯尔伯格为代表的道德认知发展学派提倡的一种德育方法。具体做法是:设计道德两难故事,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表明对两难问题的立场,并为自己的立场辩护;在讨论和交流中,激发学生道德认知冲突,引导学生检验自身道德推理的充分性,努力理解并接纳比自己稍高一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思维方式,从而促进学生道德判断力发展。

编辑:喻虎
评论区
发表评论

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邛崃市平乐白沫江学校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联系地址:邛崃市平乐镇茶马大道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